《150个心理小实验》
《150个心理小实验》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塞尔日·西科迪
页数:320
译者:洪昊月
《150个心理小实验》前言[E]
几十年来,心理学的进展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启示。以这些科学进展为依托,本书将为大家展示最新科技文献中述及的五花八门的研究和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我们的直觉相背,却反而更加引人人胜。不管你是学生、是心理学家、还是个对心理学小有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能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他人。也许你已经察觉到你的同类身上的某些行为举止,在这本书里你就会找到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秘密。阅读中,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并不能总是沿着科学家一般的理性道路来行为处事,但你渐渐会感觉到我们的行为有着自己特有的合理性,而通常情况下,支配这些行为的动机在一开始并不容易被发觉。诚然,书中所说的无非是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很简单的概述。研究人员就像极具创造力的发明家,倚靠他们精心设计的各种实验,我尝试着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作出解答。
《150个心理小实验》内容概要[E]
我们日常的举止有赖于某些神奇的,有时甚至是奇怪的机制。已经有研究者在著作中(通常是非公开的出版物)强调了这些机制。《15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了解自己,洞悉他人》描述的150个实验,有些在实验室里完成,有些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些实验撩开了这些和智力、情绪、感知等相关的重要问题的面纱。
《150个心理小实验》作者简介[E]
塞尔日·西科迪,心理学博士,巴黎第十大学助理研究员,心理学家。
《150个心理小实验》书籍目录[E]
前言第一章 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智力 1 你比你的父母更聪明吗?
弗林效应 2 金榜题名那天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长高了一些?
社会重要性 3 为什么女孩子总希望自己最要好的女伴相貌平平?
对比效应 4 谁能在黑夜里看到48公里外的一支烛火?
绝对阈限 5 为什么口干舌燥时你总觉得自己的裙子比以往
更加透明?
需求对感知的影响 6 人人都爱撒谎吗?
错觉 7 为什么爸爸看报的时候总发出“嗯,嗯”的声音?
鸡尾酒效应 8 为什么新建的广告牌上有一个垃圾袋?
变化盲视和注意瞬脱 9 为什么大包小包上楼的时候楼梯显得格外陡峭
动作对感知的影响 10 我们能轻松地记住物体旋转的方向吗?
旋转方向的记忆 11 为什么你有时会把盐当成糖用?
心不在焉 12 话在嘴边时,什么能帮助你记起那个词?
话在嘴边 13 为什么放射科医生都戒烟了?
“活”榜样 14 我们为什么会跟自己的手说话?
手势与思维的联系 15 为什么会这一切你都早就知道了?
事后认识偏向第二章 判断,归因和解释 16 为什么红灯总是在你心急火燎的时候出现?
假想性关联 17 为什么芭比娃娃在你眼中是那么漂亮?
外貌吸引力和进化论 ……第三章 自我形象管理第四章 思维定势(成见、试探)对判断和行为的影响第五章 社会影响、权利和操纵第六章 动机、情绪与个性第七章 两性差异
《150个心理小实验》章节摘录[E]
第一章 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智力1 你比你的父母更聪明吗?弗林效应儿子的智力是否优于父亲?孩子比生他养他的人更聪明,也许有些成年人难以接受这样的说法,但研究成果表明,事实的确如此:上世纪初以来,人类智力一直在不断地上升。心理学家弗林(Flynn,1984、1987)搜集了1930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群的智商测试结果,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英国、加拿大、中国、丹麦、民主德国、法国、以色列、日本、荷兰、新西兰、北爱尔兰、挪威、瑞典、瑞士、美国和联邦德国。弗林发现,一般而言,假定两代入相差30岁,智商(IQ)的增长幅度从5分到25分不等。在比利时、荷兰和以色列,这种增长最为显著(平均两代间增长20分)。弗林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词汇量、运算和常识方面,测试结果显示智商几乎没有任何提高。而在学习潜力、空间智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谓普遍意义上智力的本质)方面,智商增长明显。
《150个心理小实验》编辑推荐[E]
《15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了解自己,洞悉他人》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