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1

《中风偏瘫康复》

《中风偏瘫康复》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朱现民,吴睿,杨玉华 主编
页数:162
字数:92000


《中风偏瘫康复》内容概要[E]

《中风偏瘫康复》针对当今社会存在大量中风偏瘫患者,而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的现状,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方法。本书主要介绍中风偏瘫患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体位的康复锻炼要点和具体方法,且以鲜明易懂的图解为该书的突出特点。为了方便患者理解应用,每个动作说明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简便易行。

《中风偏瘫康复》作者简介[E]

朱现民: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研究生和科研管理科科长,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等中医教育与临床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和“针灸对中风瘫痪康复作用机理及疗效研究”。

《中风偏瘫康复》书籍目录[E]

第一章 中风偏瘫康复锻炼概述
一、中风偏瘫康复功能锻炼的作用
二、康复功能锻炼的基本形式
三、偏瘫患者的正确体位
四、急性期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五、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六、后遗症期的畸形矫正
七、中风偏瘫功能锻炼的注意要点
第二章 偏瘫患者正确体位及其变换图解
一、正确卧位及其变换
二、正确坐位及其变换
三、正确站位及其变换
四、正确行走及其变换
第三章 急性期偏瘫患者被动功能锻炼图解
一、上肢部卧位被动锻炼
二、下肢部卧位被动锻炼
第四章 恢复期偏瘫患者功能锻炼图解
第一节 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锻炼图解
一、上肢部卧位被动锻炼
二、上肢部卧位主动锻炼
三、上肢部坐位被动锻炼
四、上肢部坐位主动锻炼
五、上肢部站位主动锻炼
第二节 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锻炼图解
一、下肢部卧位被动锻炼
二、下肢部卧位主动锻炼
三、下肢部坐位主动锻炼
四、下肢部站位主动锻炼
第三节 恢复期偏瘫患者头颈、腰腹部功能锻炼图解
一、头颈部卧位主动锻炼
二、头颈部坐位主动锻炼
三、头颈部站位主动锻炼
四、腰腹部坐位主动锻炼
五、腰腹部站位主动锻炼
第四节 恢复期偏瘫患者转身行走功能锻炼图解
第五章 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畸形矫正图解
一、提胯斜行矫正法
二、甩腿侧行矫正法
三、甩摆小腿行走矫正法
四、足垂内翻矫正法
五、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矫正法

《中风偏瘫康复》章节摘录[E]

版权页: 插图: 一般来讲,功能锻炼至少每天进行一次,有些练习要一天多次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兴趣来时锻炼一阵,而一时不见成效或稍受挫折便半途而废,这样的“锻炼”是无助于身体健康和功能恢复的。要知道,只要间断锻炼一个月,机体就又会恢复到锻炼前的水平,以前运动时收到的生理效果会消失殆尽。所以,一曝十寒的锻炼得不到预期效果。至于一些人持有“绝对卧床静养”或“只治不练”的思想更是错误的。生命在于运动,功能活动的恢复也主要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使患者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不断的进步。 3.评估恢复效果 一般中风患者刚开始是松弛性瘫痪(软瘫),数日后出现痉挛性瘫痪(硬瘫),最迟6个月后变成硬瘫。而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恢复较快,3个月后痉挛加重,功能恢复减慢,但经康复锻炼仍可缓慢改善。 功能预后不良的指征有持续性软瘫、严重痉挛、有感觉损害(感觉损害见于10%中风患者,其中有一半左右不能恢复步行功能)、失用、伴高血压脑病及冠心病等。根据一般经验,出血性损害的功能预后优于缺血性损害,小支动脉病变优于大支动脉病变。大脑中动脉病变时上肢损害较重,大脑前动脉病变时下肢损害较重,因此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定病灶部位及范围有助于功能预后的估计,而对功能预后的估测有助于建立适当的、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康复目标。 4.制订适宜计划 中风偏瘫恢复缓慢,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合理进行。根据患者功能状态,活动锻炼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运动量由小到大,使患者逐步适应,并在适应中改善功能。 每次锻炼的强度以活动后无疲劳感为宜。如果运动后头痛、睡眠不好,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予以调整。锻炼后心率过快,脉搏增强,2小时后还不能恢复到锻炼前的水平,甚至次日也未能恢复,则是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超过了生理功能限度,会带来一定危险。运动中出现种种不适时或在患病期间应暂停锻炼。

《中风偏瘫康复》编辑推荐[E]

《中风偏瘫康复》将中风偏瘫分为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分别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不同体位和部位的康复锻炼方法,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性地锻炼,条理清晰,循序渐进,不需要复杂设备,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