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与就业》
《创新、创业与就业》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傅筠,黄道平 主编
页数:226
《创新、创业与就业》前言[E]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一直是党中央指导就业工作的着眼点。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积极引导他们创业、就业,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是市场经济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竞争,竞争必须要有所创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综合知识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本书是职业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中的第三册,作为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教育的教材来编写,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为目标,从而引导大学生毕业时既能应聘就业也能自主创业。本书的重要特色有:
第一,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比较,形式体例新颖,按照“开篇案例、行动指南、实践体验”来撰写章节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第二,本书在内容取舍、文字描述等方面以力求面向实践、重在应用,便于教学组织为原则,在章节安排、行文风格方面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的纯理科教材不同,努力做到概念引出自然、内涵与外延适中,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
第三,本书选取的案例大多数来自机械行业的企业、高职院校,案例典型、简洁,通过案例来阐述作者的观点,更具有实用性。
本书内容可供30-70学时课程使用。除作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材外,也可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及学生课后学习读本。
本书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傅筠、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道平主编,由钱永林、承剑芬、张喜顺、黄小东担任副主编。编写分工为:郝琦、房磊、承剑芬负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编写;黄道平、李苏燕、史奕、黄柯信、钱永林负责第四章至第六章的编写;张喜顺、曹小兵负责第七章至第九章的编写。黄小东负责本书案例的收集、编辑和加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左家奇审定了全部书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借鉴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谨向这些书籍的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修改过程中,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机械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广大教师和读者提出宝贵批评和建议,待再版时加以改进。
《创新、创业与就业》内容概要[E]
本书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为目的,结合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毕业时既能应聘就业也能自主创业。本书共分三篇:创新篇、创业篇和就业篇,形式体例新颖,按照“开篇案例、行动指南、实践体验。来组织材料,做到理论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及学生课后学习读本。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备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均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www.cmpedtu eom免费下载。如有问题请致信cmpgaozhi@sina.eom或致电010.88379375咨询。
《创新、创业与就业》书籍目录[E]
序前言创新篇——培养“创新”之魂
第一章 触摸创新的灵魂
第一节 灵动的意念 第二节 从灵感到构思 第三节 创新教育之一:创意课程开设 第二章 展开创新的双翼 第一节 决胜未来的关键 第二节 开拓你的创造力 第三节 创新教育之二:实施科研活动立项工程 第三章 用创造把创意变为现实 第一节 我创新我存在 第二节 跟大师学创新思维 第三节 创新教育之三:开展科技创新竞赛 第四章 为创业把脉 第一节 创业准备 第二节 创业项目选择 第三节 创业模拟实训:“创业之星”应用一 第五章 打开创业之门 第一节 做好创业计划 第二节 创业融资 第三节 创业模拟实训:“创业之星”应用二 第六章 创业启航 第一节 启动创业引擎 第二节 创业初期管理一一 第三节 创业模拟实训:“创业之星”应用三就业篇——打开“就业"之门 第七章 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节 转变就业观念 第二节 调适就业心理 第三节 强化就业能力 第四节 规划职业生涯 第八章 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一 第二节 个人简历的写作 第三节 求职信的写作 第四节 面试技巧 第九章 主动适应职场环境 第一节 角色适应 第二节 岗位适应 第三节 劳动关系适应附录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与就业》章节摘录[E]
创新篇——培养“创新”之魂
第一章 触摸创新的灵魂
国际广告创意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在生活中,只要你肯启动创造的灵感,善于把创意融人生活,崭新而美好的东西就会出现。”
创意是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而仅存在于头脑思维当中的东西。它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它点燃创造激情之火,塑造创新的灵魂。
第一节 灵动的意念
由钥匙引发的创意
赵金刚本是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名普通的选矿工人,2009年初因其发明的“多功能管材画线操作法”被公司授予2008年“公司十大先进操作法之一”,受到公司隆重奖励。这位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技术工人,为何会得到这一殊荣?原来是因为-把钥匙引发的创意。
赵金刚在包钢选矿厂车间干的是给管材放样的工作,这种工作的旧工艺是靠油毡纸放样,既费时费力,又浪费材料(油毡纸)。近几年,包钢的钢铁产量翻了好几番,赵金刚所在的选矿厂车间的生产任务也不断增加,车间任务量特别大,有时遇到急活儿,赵金刚等工人师傅在现场就要用大量的油毡纸放样,工作又累又耽误时间。赵金刚苦苦思索,想找到一种既快捷又方便的工作方法,但一直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有一次,在街上配钥匙时,赵金刚注意到配钥匙的方法是使用一个母钥匙,让它随着机器的起伏切割坯子,完成后就切割出了一模一样的新钥匙。他兴奋地念叨:“在管道上也能有这么个东西,那就好了,又简单又快。”赵金刚一瞬间受到了启发,产生了灵感,通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发明了这个“多功能管材画线器”,为世界金属管材下料技术立下头功。
……
《创新、创业与就业》编辑推荐[E]
《创新、创业与就业》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借鉴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谨向这些书籍的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修改过程中,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机械工业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