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1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PDF_2012-6_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_五部医话编写委员会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PDF_2012-6_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_五部医话编写委员会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五部医话编写委员会 编
页数:1020
字数:950000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内容概要[E]

本书汇集当代中医名家治疗内科疾病的医话医案,书中一论、一验、一法、一方,虽尺幅之言,但莫不凝结着医家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钻研的心血,或探幽发微,或古为今用,或弘扬新说,奇中寓常,淘沙集金,读之令人启迪。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由五部医话编写委员会主编。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书籍目录[E]

第一章 肺系病证医话
第二章 心系病证医话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医话
第四章 肝胆病证医话
第五章 肾系病证医话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医话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医话
第八章 其他病证医话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章节摘录[E]

版权页: 肺热喘嗽证治小议 余业医多年经验,所遇温病以风温最为多见。昔言内温多于春发,然四时皆有之也。清代医家林佩琴谓“其病温复感风者为风温”,风为阳,温化热,两阳相合则邪气上犯而伤肺为病。初在肺卫,病尚轻浅,治以辛凉宣肺,故前贤指出“初病投剂,宜用辛凉”,甚为恰当。若病情发展,顺传阳明气分,若逆传心包是温邪内陷,又为变证危候,亟宜清心开窍法施治。知其大法,临证用之不误,可谓治温有术也。 肺炎喘嗽本是急证,多求治于西医。前年冬初,曾收治一壮年男患者,因咳嗽咳痰、高热、咯铁锈色痰入院。望之面色红赤,烦躁不安,咽红,两乳蛾可见,舌边尖红,苔白腻,气急息促,闻语音嘶哑,触之肌肤灼热,脉呈滑数之象。测体温40℃,血沉快。X线胸部透视为右中下叶肺炎。中医辨证诊为风温病,属肺热喘嗽候。 患者入院初,对单服中药能痊愈,颇疑虑,多次要求用西药青霉素、链霉素治疗,而余坚持用中药调治之。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15g、杏仁15g、生石膏50g、生甘草10g、金银花20g、连翘15g、鱼腥草30g、芦根30g、桔梗10g、桑叶15g、炙枇杷叶15g、沙参15g、牡丹皮10g,日1剂。共进16剂,患者热退身凉,咳止喘平,胸痛消失。后改用沙参麦门冬汤以清养肺阴,调理善后,进服5剂而告愈,病家颇为叹服。 昔日临床,余按风温辨证,采用中药治疗肺炎喘嗽,每获良效,退热快,缓解症状明显。恢复正常血象,消退病灶多在两周左右。中药诚可治急症,非我所欺尔。 漫谈咳嗽病 咳嗽为临床常见之病。古人谓之: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有痰也;“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伤,复动脾湿也。盖肺为华盖以覆诸脏,其二十四空窍,虚如蜂窝,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最喜清凉,不耐烦热;只受得脏腑中固有元气,受不得一分邪气,故邪侵于肺即可发生咳嗽。外感之咳,多先由肺而后涉及他脏,故肺为本而他脏为标;内伤之咳,多先由他脏而后涉及于肺,所以他脏为本,而肺为标。明确标本缓急,对治疗咳嗽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曾治一赵姓产妇,患有咳嗽病,更医3人治疗罔效。询及病史,产后旬余,恶露甚少,经常腹痛,发冷发热。继则咳嗽,日渐加重,腹痛且胀。余诊断本病为产后瘀血所致之内伤咳嗽病。投与生化汤加浙贝母、杏仁数剂而愈。 另治一张姓男患者,咳嗽业逾半月,痰黄而稠,口苦,自觉胸闷腹满,便秘尿黄,服各类止咳药多次罔效。查其脉滑数,苔黄,此为上中二焦热邪炽盛,肺被热灼所致,投与凉膈散而愈。 咳嗽一证,立论虽繁,但应抓住关键环节,即可由博返约。其一是辨别外感与内伤:一般是外感咳嗽起病较急,有表证,病程较短;内伤咳嗽发病较慢,无表证,病程较长。其二是辨别痰的特点:寒痰清、湿痰白、火痰黑、热痰黄、老痰胶;连嗽而痰难出者多为肺燥;一咳痰即出者,多为脾湿;痰少面赤者多为火嗽。其三是辨别兼证:鼻流清涕者为寒邪;流涕及口苦、咽干、口渴者多为热邪;咳引胁痛为肝火犯肺;咳而脘闷为脾虚湿盛;咳而痰少为肺津不足或肺肾两虚;咳而兼恶心者多为气虚;夜嗽日久多为肾的真阴亏损;咳嗽暴重,引动百骸,自觉有气从脐下上逆者,多为肾不纳气;咳而便秘多为胃肠有热;先有他证而后有咳嗽,多为他脏及肺;先咳而后有他证,多为肺病而及他脏。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编辑推荐[E]

《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精选治疗内科疾病并且病证、治法、方药齐全的医话医案,按照肺系病证医话、心系病证医话、脾胃系病证医话、肝胆病证医话、肾系病证医话、气血津液病证医话、肢体经络病证医话等进行选录和编排,编排方式采取以病类案的方法,选择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医话医案,以病证为纲、医家医话医案为目,进行汇编。《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内科卷》兼顾了临床医生的需求和“五部医话”的原书医话医案特色,以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生阅读和学习。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