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1

《修心》PDF_2012-11_华夏出版社_于海英

《修心》《修心》PDF_2012-11_华夏出版社_于海英

《修心》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于海英
页数:235
字数:112000


《修心》前言[E]

内心强大,谁也伤不了你
“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所说的,正是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法名演音。曾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的李叔同先生,既是近代史上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代杰出的著名高僧,享誉海内外。“二十文章惊海内”,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先生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
丰子恺先生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对于严谨而认真的弘一法师而言,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座三层楼。弘一大师做人做得完美至极,其风骨、才骨、傲骨兼具的人生历程就是这样一层层上升的。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一位久负盛名的艺术家,又从一位艺术家而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而成为一名僧人,其一生恍若两世。
生平颇具传奇色彩的弘一大师,其一生的成就也是无比辉煌的。他家资万贯,锦衣馐食;他才华横溢,聪慧过人;他风流倜傥,阅尽春色:他积极入世,革命救国。他第一个向国内传播西方音乐,他所创作的(骊歌>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歌;他在日本主演,轰动东瀛,开中国人演话剧之先河;他执教天津、杭州、南京长达十年,成为在国内传播西洋画的先驱,又是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另一高峰,“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的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培育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均为其高足,不为大众所知的是,连鬼才黄永玉也曾得到过他的手把手指点。
这样一位艺术修养极深的艺术家,在各方面都颇有造诣的才子,在艺术成就斐然的时候,居然将所有家当和艺术收藏悉数与人,悄悄皈依佛门,过起了一领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生活。在24年的孤灯黄卷和古刹钟声中,他潜心研究佛经,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兴起。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人物典型。
太虚大师曾为弘一法师赠偈日:“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居士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
弘一大师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弱水三千,且取饮一瓢。弘一大师的只言片语,足够我们这些在日益喧嚣烦躁的当代社会中茫然困顿的人慢慢品味。编者力图淘出其中珍珠一样的智慧,若能带给大家一丝清凉与明净,亦不胜欣慰。

《修心》内容概要[E]

《修心》由于海英编著:提升心灵境界,成就一生幸福。

现代人往往有知识、会做事、能赚钱,但却不快乐;求功利、谋富贵、贪安乐,却总难圆满。究其原因,就在于内心的浮躁、不安定、没有依托。

《修心》以弘一大师的著作、演讲稿为基础,针对无常尘世中万千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德行操守、为人处世、修身养心等方面人手,帮助读者看清人生迷局,冲破精神藩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修心》作者简介[E]

于海英,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少年时代便沉浸于书香之中,对文学艺术有特殊的偏爱。现主要从事社科及文史类图书的研究和编著工作。近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代表作品有《听南怀瑾讲孟子》《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等,深受读者好评。

《修心》书籍目录[E]

第一章 不生气:平和心态,处处彰显大度
仁爱无私,心有他人天地宽
吃亏是福,舍一时而得长远
豁达祥和,二十年治一“怒”
宽恕接纳,风物长宜放眼量
掌控情绪,愤怒伤人亦自伤
第二章 不狭隘:亲近人情,时时真心待人
求同存异,相煎何必太着急
突破狭隘,不以私见评善恶
以诚待人,相交不拘泥于形式
不信不立,唯有利他方能利己
大腹能容,宽容尽处心坦荡
善待他人,临事须替别人想
朋友相处,久而敬之为正道
第三章 不浮躁:修炼德行,塑造强大内心
淤泥莲花,不随世俗而流转
善屹如山,非邪恶所能动摇
自我约束,时刻省察内心
摒弃浮躁,贪多求速反不达
自尊自爱,德在心中莫浪求
谦和之心,谦受益而满招损
借事练心,处处皆是修行所
第四章 不执著:活在当下,享受自由生命
知足常乐,宁静淡泊以致远
得失相依,欲取之应先予之
贪欲如海,酒色财气终归土
抛却虚荣,嚼破虚名无滋味
舍弃名利,霁月光风应得失
悯物悲天,世间万物皆自由
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五章 不困惑:炼就慧眼,洞穿人生迷雾
人生如戏,世事洞明皆学问
无常尘苦,缘变万有惹深思
因缘际会,缘起缘灭总有时
顺其自然,得失随缘最是好
过犹不及,中庸之路多坦途
泰然自若,得意失意皆从容
苦乐相依,甘甜悲苦心自知
第六章 不迷茫:透视生活,仰望静美心空
独享清福,不畏浮云遮望眼
享受生活,不做金钱的仆役
信仰如杖,得知则无所畏惧
享受孤独,博大致远心宁静
感恩生活,宽着此心以待人
简单之美,幸福源于内心简约
心怀畏惧,理智常因忌惮生
第七章 不抱怨:知足常乐,笑对人生缺憾
缺憾之美,圆满人生亦求缺
常常忏悔,身心清净不染尘
体悟自省,经由失败省内心
能屈能伸,忍得一时成伟业
断除贪念,皈依纯洁之生命
参透生死,生何欢兮死何苦
第八章 不失控:点亮智慧,快乐度过一生
宠辱不惊,闲看花开复花落
苦痛不入心,自有金刚不坏身
无生求有生,无我精神偏救世
觉悟智慧,拈花一笑心自安
量入而出,把握敛与施的度
良因善果,为善为恶皆有报
临终关怀,生命尊严需关照
智慧如灯,点亮自己的人生

《修心》章节摘录[E]

仁爱无私,心有他人天地宽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弘一法师在他的有生之年发出了这样的呼声。他修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的超脱,而是为了普度众生,担负众生的罪恶,代替他们受苦——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去承担他人的罪恶,这是何等的无私与伟大啊!
自私是一种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的本能欲望,它的存在与表现通常是不为人所察觉的。私欲较强的人总是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一味地追求自己的需求满足,在自己的私欲得到满足的时候总会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这也正如卢克莱修所说:“自私是人类的一种本性,高尚者和卑劣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克制这种本性而代之以无私的给予,而后者则任其肆意横行。”
有一天,阎王正在分派小鬼们投胎的去处:“张三你到东村投胎做人,李四你到西村投胎做人……”
这时,一只等在一边的猴子忍不住开口说:“阎王,那些小鬼你都让他们去投胎做人,你就发发慈悲心肠,让我这只猴子也去尝尝做人的滋味吧。”
阎王说:“猴子啊,人的身上没有长长的毛,而你全身上下长满了毛,怎么能去做人呢?”
猴子说:“我把身上的毛拔光,不就可以到人间去了吗?”
阎王经不起猴子的再三哀求,答应帮助猴子拔毛。阎王刚伸手拔了一根毛,猴子便痛得“嗷嗷”直叫,一溜烟逃走了。
阎王叹了一口气说:“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有资格做人呢?”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布施不但是成佛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总是力图保全自己、自私自利的人,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
从前有一个人,长途跋涉后非常疲乏和干渴。这时,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再流了。”说完后,他发现水依然细细地流着,便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说:“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让水不要来呢?”
故事中,饮足水便因水流不息而愤怒的那个人,正是因其自私心理在作怪。自私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应该懂得,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每个人都因自私而不对他人行善,那么善与爱无法共享的世界必然是一片黑暗。
要使自己拥有的名贵的花卉不失本色,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同样高贵的花。心灵无私是保持高贵的唯一秘密,也是营造仁爱氛围的唯一方法。爱默生曾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人生中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终会帮助到自己。”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一个自私的人注定会伤害到自己,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而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把自私从你的心里赶走,你的心中就会充满光明。
心灵悟语
心灵无私是保持高贵的唯一秘密;也是营造仁爱氛围的唯一方法。
吃亏是福,
舍一时而得长远
弘一大师对于吃亏有着自己从佛法的角度出发的独特见解,他曾这样来评判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许多人把“吃亏”看作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很多时候,这种判断是错误的,一些“亏”只不过是事情的表象而已。有时,一件表面看起来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对自己非常有利的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藩进贡的活羊赐给官员们,要他们每人得一只。负责分羊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怎么分群臣才没有异议呢?
这时,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把革全部杀掉吧,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份。”也有人说:
“干脆抓阄分羊,好不好全凭运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了,他说:“这事很简单,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着,他就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走了。
看到甄宇牵了最瘦小的羊走,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专牵最肥壮的羊,于是大家都拣最小的羊牵,很快,羊都被牵光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后来,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到了“瘦羊博士”的美誉。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从表面上看,甄宇牵走小羊吃了亏,但是,他得到了群臣的拥戴与皇上的器重,实际上是得了大便宜。故意吃亏不是亏,而是深谋远虑后的精明之举。
所谓“吃亏是福”,聪明的人往往能从吃亏中学到很多的智慧,一个人若能真正懂得“吃亏”中的利害关系,那么,他一定能在“吃亏”中获得不小的“福分”。
然而,吃亏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轻易做得到的,毕竟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到任何的损害。能够去“吃亏”、愿意去“吃亏”的人往往是有着容忍雅量的人。
能吃亏,是宽容大度、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象征。古时有一位名叫林退斋的尚书,他福德颇多,子孙满堂。在他临终的时候,子孙跪在他面前请求训示,林退斋道:“没有别的话,你们只要学会吃亏就行了。”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点不肯吃亏:一种人度量太小,吃了亏就想不开,茶不思饭不想,好像被剜了肉一样;一种人火气太大,吃了亏就要跳脚,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还有一种人心眼太小,吃了亏就要睚眦必报,常常让别人怨声载道,让自己因小失大。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吃亏,表现出自己的度量,往往能够获得他人的青睐,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脉资源,从而获得人际交往与事业上的成功。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有付出必然有回报,生活中如果过于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当你放开度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吃亏实际上是一种高收益的商业投入,吃亏就是福呀!
心灵悟语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以长远看,吃亏往往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商业投入。
P003-011

《修心》编辑推荐[E]

《修心》由于海英编著:修好这颗世俗心,一生顺遂又快乐。人生乐少而苦多,皆因本心被埋没。
在喧嚣中求得宁静,在困顿中获得幸福。弘一大师讲给俗世中人的8堂心灵修炼课,修好这颗心,就能去除浮躁,摆脱烦恼,消解困惑,超出迷茫,无论面临何种境遇,都能从容应对,掌握主动。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