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1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PDF_2008-5_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_白文芳,王红霞 主编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PDF_2008-5_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_白文芳,王红霞  主编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白文芳,王红霞 主编
页数:214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内容概要[E]

事实上,人类在技术上能够不停地前进,是因为有无数个熠熠生辉的心灵为之虔诚地祈祷;人类的物质文明能够不断地进步,是因为人类有一颗感恩和包容的心。经过无数次的征服和超越,人类才像今天一样,傲然立于天地之间,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充盈而饱满,甚至每一个眼神、每一根毛发都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在尽情享受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欢乐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照顾好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必须学会关爱和照顾周围的人,必须明白幸福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我们跟在人类伟大的、无处不在的智者的身后,小心翼翼地拾起他们身上飘落的每一片心灵的树叶,哪怕是他们的一滴汗水滴落在了尘土中,我们也会把那一杯被汗水浸湿了的黄土掬起……因为只有他们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情感和激发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坦然地面对无处不在的孤独和寂寞,冷静地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平静地面对从天而降的荣誉和惊喜……
就这样,我们跟在智者的身后,在喧嚣的都市中,翻阅着一篇篇人类心灵的吟唱。积少成多,经过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收集到了一千多篇精美的千字短文,虽然不是鸿篇巨制,但每一篇文章却在千字之间演奏着一个个和谐的音符,展现着一个个完美的瞬间。我们不期望这套书有振聋发聩之功效,只希望这些优美的文字能如一滴滴的春雨,浸润每一棵茁壮成长的春苗,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思想上的启迪。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书籍目录[E]

第一辑 青春痕迹 保存自己的特色 黑白片之恋 不吃免费的午餐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画好自己的底线 紫色菊花 成功缘于一杯酒 我会抱紧你 失掉爱情的一颗牙齿 最初的迷茫 改变人生的一碗米粉 心安 打翻的牛奶 一千颗弹珠 星 咸菜茨菰汤 藕与莼菜 蓝色信仰第二辑 熬是一种境界 眼睛里的同情 最后的测试 有一种高贵无须证明 两毛钱的小费 两根指头的声音 1983年的压岁钱 最感人的理想 把聪明放在“褡裢”的后面 儿子的偏方 为了父亲的心愿 沉重的代价 好好挺着 母爱不下岗 装在盒子里的爱 给心灵“洗澡” 爱到生命的最后是极致第三辑 生命的承诺 “多才多艺”的男人 拥抱你的家人 两条项链 疼痛也是一种幸福 镶嵌在戒指上的爱 与快乐共舞 消气 抬起头来 走不回来的人 失去四肢的游泳者 绿苹果、红苹果 爱的表达方式 紫色人形 一生寻找丢失了的爱 把失败写在背面 谦让 穿袜子的椅子第四辑 是她为我关了窗 生活是美好的——对企图自杀者进一言 冬夜 孝心无价 是她为我关了窗 在另一个世界歌唱 德卢斯比的小丑 同情 关爱不需要理由 兄弟,我们不哭 一只鸟又飞走了 选择谁上你的车 谁是你女儿 一生受用不尽的经验 昏迷十八天 妈妈的银行存款 乌鸦和小乌鸦 学大雁,别做海鸥 父爱的天空 请给我去挑担水第五辑 梦想的高度 胭脂少女的那个夏天 第十个警察 坚硬的月饼 父亲的谜语 悠悠寸草心 空中牛肉面 儿女是父亲最自豪的别墅 吹牛的妙用 如果我是富豪 说奢侈 梦想的高度 与上帝互换的礼物 极小的事,温暖的心 给陌生人依偎的肩膀 不必为将来而廉价生活 成功没有时间表第六辑 思想漫步 给自己打工 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 请尊重你的细节 我这一辈子 没有天生的傻瓜 改变命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 真善人 盲人按摩师 逼来的春天 当我行有余力的时候 三个旅人的雨天哲学 牛 2005幸福就是 用切口证明自己 电梯原则和金字塔原理 你的影响圈有多大第七辑 最佳距离 现代化让孩子缺失什么 三根火柴·四条人命 做好剩下的9000件事 一个洗碗工的经济学梦想 父亲的布鞋母亲的胃 五一是几号 一只大雁的故事 识破“天赐良机” 先进去再说 装满信赖的葡萄酒 最佳距离 美丽的古文 爷爷和老虎宠物 血沥骨 算计齐达内 杰克的微笑 失败与投降第八辑 贫困不是理由 被遗忘的下午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勇敢的定义 是什么束缚了人类 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 心态一变快乐来 什么都不是的虫子 礼物 贫困不是理由 没有冒险,真后悔 在德国我们学会了感谢死者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章节摘录[E]

第一辑 青春痕迹
看过许多波澜起伏、美丽纷呈、快乐精彩的青春故事后,我在思考,难道他们真的有那么精彩的生活、丰富的经历吗?当这个疑问还在脑中荡来荡去时,时间已从指尖不经意地弹落,我们的青春也在花开花落间慢慢老去。我们无奈。因为我们身上承受的不仅仅是时间这个概念。我们想拒绝生命种种的无奈,可我们不能拒绝成长。
保存自己的特色
文/罗兰
既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标准,那么与其勉为其难地用不白然的方法改造白己,不如好好地保持白己的特色。
台北曾经上演过一部电影《樱花恋》,里面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因为想要去动手术做双眼皮,使她的美国丈夫大生其气。
日本姑娘想做双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变得像美国人,她以为那样会使丈夫觉得她更可爱。但事实上那位美国丈夫所爱的却正是她原来的东方面貌;换句话说,她丈夫就是因为她长了单眼皮、矮身材、直头发才爱她。
这段剧情当然不仅是戏剧中的夸大渲染,因为在事实上,我们差不多每人都有过这种感想:往往美国朋友在台湾所挑选的中国太太,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认为漂亮的。相反,他们挑中的却正是我们认为不漂亮的。他们常常喜欢找一些身材特别娇小玲珑、发型完全是中国原始的样式、没有花花卷卷、鼻子不高、单眼皮而举止也保有中国固有的文静的小姐。因此,常有人觉得美国人的眼光奇怪。
其实,他们的眼光是正常的。他们如果爱那种西洋化了的东方人,那就干脆去娶一个他们本国的小姐,不是更标准吗?他们爱东方人,就是因为东方小姐们是东方小姐,具有一切东方小姐的特色和东方的美。而我们中国人却正和他们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我们有时欣赏西方人的风仪,反而觉得自己本来的面貌平庸无奇,所以总希望把自己弄得西洋化一点。
当然,按一般“美”的标准来说,最好是西方人具有东方的美,或东方人具有西方的美。所以有许多欧亚混血的孩子,都是很漂亮的。
可是爱情却不一定是如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爱情,往往不是爱对方够上什么标准,而只是爱上他的特色。否则大家都向着少数的几个标准美人进攻,其他那些不够“标准”的,岂不找不到对象了吗?
既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标准,那么与其勉为其难地用不自然的方法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持自己的特色。
一个人生来的特点可能就是他的美点,我们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一个有名的美人,我们应该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
谈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电影明星。有一阵子,我们在报纸杂志上,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李丽华,又有一阵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张仲文。这些人不懂得发挥自己的特色,而只知“东施效颦”,就难怪他们只能做默默无闻的三四流角色了。
记得以前有位美国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拿回来一看,照相师把她下颏上的一块凹下去的印子给修掉了。也许因为这位太太是学艺术的,当然她很不高兴,问照相师为什么给她修掉。照相师当即解释说因为这样比较好看。她说:“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脸上有的东西,你就不该把它修掉。”
学艺术的人不免有点怪癖,不过,这也说明了,艺术上所说的“真”,究竟是美的条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应有的“真”,那就无从谈到“美”了。
假如你爱自己,而且也希望别人所爱的是你的本色,那么,你就不必去模仿别人,而要发挥你的本色,使它放出光彩来。
黑白片之恋
文/佚名
永远不要让金钱充当爱情戏的主角,相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讲述者信誓旦旦地保证它的真实。
我们在列车上相遇。长夜无聊,免不了要谈论一下女人。他问:“老弟,你结婚了吗?”我说:“结婚就像逛商店一样,没带钱包时,满眼都是好东西,恨不能全搬回家去。真的带足了钱时,却一样也瞧不上了。真的有了结婚的念头,却发现身边的好女人都消失不见了。”他认真地建议我:“也许你应该到银行试试看。”我茫然不解,他就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我有个很要好的哥们。他父亲是当地的高官,娶了一个年轻的老婆,生下兄妹三个。他是老大。当时人们还不太讲究身份,他虽然是一位干部子弟,和我这普通家庭的人交往,一点架子也没有的。
“‘文化大革命’来了,他母亲被整得自杀了。他那些年吃了许多苦。他是狗崽子呢,平常交往的朋友全断了。他是个古怪的人,很有那种宠辱不惊的气派。他处在逆境时,我冒着危险同他做朋友,他也没有说过一句感激的话,就像他以前没有在我面前摆过大家子弟的谱一样。他被揍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人都走光了,我扶他起来,他脸上仍笑嘻嘻的,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原本有很多女孩子喜欢他的,这下当然全吓跑了。他的青春被‘文化大革命’一耽误就是十多年,35岁了还是没结婚。
“他父亲后来平反了,官复原职,又娶了新老婆。他不想搬回原来住的小洋楼怯,宁愿住在郊区的破房子里。他父亲为补偿他这些年来受的苦,给他找了很好的单位,他也不去上班,自己开修车铺子,先是修自行车,发展到后来就修汽车。有些多事的娘们,冲着他家的门第,要给他介绍对象,都被他拒绝了。那些娘们说他被打坏了神经,变得不正常了,其实这全是无稽之谈。
“他看上了一个银行的姑娘,每天跑上十几里地到那银行去存钱,每次存十块钱。那姑娘看他来得多了,也就留意上了他,问他存钱做什么。他说用来娶老婆的。姑娘笑了,说,你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没结婚呢?他说钱赚得太少了。其实他那时已经有几十万的资产了。当时有钱的暴发户也不少,都是胡乱挥霍的主儿。我很佩服他的定力,如果我那么有钱,早就张狂起来了,跑到心爱的姑娘面前炫耀,也许早就把事情搞定了。他还是每天到那储蓄所存十块钱,风雨无阻。就这样,他存了三千多块钱,跟那姑娘也见了三百多次面了。
“有一天,他跑到银行去,说要把钱全部提出来。姑娘见他满脸忧愁的样子,就问他做什么。他说母亲生了重病,要他寄钱回去看病。姑娘说,那你娶老婆的本岂不是全没了?他说有什么办法,还是母亲要紧。姑娘问,老人看病的钱够么?他摇摇头。姑娘说,我可以借给你一千块,这些钱你可不能拿去娶老婆。
“过了些日子,他老是不出现,姑娘有些担心,终于盼到他来了。他直截了当地说,母亲去世了,钱也花光了,看来一时半会儿也还不上债了。不如你嫁给我吧,成了一家子,我就不用还钱了,你也不用再追着别人要钱了,多么省心,简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姑娘脸红了,居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姑娘的父母加上全体亲戚都来反对他们的婚事,阻挠她嫁给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男人。我的朋友当然毫不在乎,姑娘也坚决不屈服,到底两人还是结了婚。别人都认为那姑娘是跳进了火坑,谁也想不到她是嫁给了富翁。这两个别人都认为是笨蛋的家伙,其实再聪明不过了。”
然而,这太像一部电影的情节,而且是那种好莱坞式的黑白片子,结局是甜美的大团圆。这个据说属实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永远不要让金钱充当爱情戏的主角,相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另外,有可能的话,去娶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姑娘吧。也许,她平常看多了钱,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不吃免费的午餐
文/王简
世世代代靠别人养话的蒙特雷鹈鹕巳径丧失了捕鱼的本能,这就是我不肯吃免费午餐的原因。
亿万富翁雷?克洛克是麦当劳的创始人,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他是否喜欢免费的午餐。
克洛克说:“我从不吃免费的午餐!”然后他解释说:“几年前美国加州的蒙特雷镇发生了一场鹈鹕危机。蒙特雷是鹈鹕的天堂,可那一年鹈鹕的数量却骤然减少,生物学家担心出现了禽鸟瘟疫,环境学家认为海水污染已超过极限……一时间人心惶惶。
“科学家们最后发现原因来自镇上新建的钓饵加工厂。以往,蒙特雷的渔民在海边收拾鱼虾时,总是把鱼内脏扔给鹈鹕吃。久而久之,鹈鹕变得又肥又懒,完全依赖渔民的施舍过活。后来蒙特雷镇建起了一座加工厂,从渔民那里收购鱼内脏作为原料,生产钓饵。自从鱼内脏有了商业价值,鹈鹕们的免费午餐就没了。
“但过惯了饭来张口的日子,鹈鹕仍然日复一日等在渔船附近,盼望食物能从天而降。不用说,救命的鱼内脏没有降临,鹈鹕们变得又瘦又弱,很多都饿死了。世世代代靠别人养活的蒙特雷鹈鹕已经丧失了捕鱼的本能,这就是我不肯吃免费午餐的原因。”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译/何希琳
对于一十迫切需要好的评价的年轻女孩来说,这就是她生命中特别的时刻。
我沿着弗赖堡的一条洒满阳光的街道慢慢行走。这是一个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风景如画的小镇。春天提前而至。不用多久,附近的黑森林就会充溢着成群的游客。这里有著名的美景,当然还有布谷鸟时钟。
那时候我十九岁,是有生以来头一次远离我的继母。在这之前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她都跟我说我是多么丑陋、没用、跟别人格格不入。
那时的我做着自己热爱的事:研究和学习。我被当地一所大学录取了,学习文学、哲学和心理学。为什么我还是不开心呢?似乎每当我看着镜子,或者尝试与其他人和平相处时,继母的幽灵就会钻进我的脑袋,对我评头论足。我太羞怯了,即使在这个陌生城镇迷了路,也不愿向陌生人问路。
正当我随意穿行于弗赖堡的街道时,忽然,一个胖墩墩的人跳到了我的面前。
“像你这么漂亮的女孩,难道不需要一本百科全书吗?”他说着,努力地睁着疲倦的双眼看着我的眼睛。
我马上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急于招揽生意的推销员的低级招徕伎俩——毕竟,我是高等哲学班里唯一的女生。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一刻某种东西照亮了我灵魂中黑暗的角落。
像你这么漂亮的女孩,难道不需要一本百科全书吗?
从来好像只有两种女孩:一种是怯怯的书呆子(就像我这种),另一种是声高却言之无物的俗艳的芭比娃娃。猜猜男孩子们会喜欢哪种。我是个年轻的女性,当然想要受欢迎,想有吸引力一日是我也想成为表现真我、思想深邃的人。
像你这么漂亮的女孩,难道不需要一本百科全书吗?
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一个宏伟的画面。我想象着挂在博物馆里的一幅画,画中是一位年轻而有内涵的女士,背景是花团锦簇的花园。她身穿长裙,靠在一棵树边。她会意的微笑使她迷人的脸容光焕发。她揽着一摞书,没有半点造作。画下的一块金属牌刻着这幅画的标题:手捧百科全书的漂亮女孩。
时髦而得体,这就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女孩。
我买下了百科全书,一个月买一册。为了买它,我作了不少牺牲,但是如果可以步行的话,谁还需要坐电车?如果有乳酪的话,谁还需要吃肉?每当收到一个珍贵的包裹时,我都花上好几个小时惊异于封面的宝蓝色,金色印字的光亮,自然还有书中的内容。
在往后的几年里,我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保护壳。我发现我们能够享受生活,正因为生活充满着乐趣。我有了朋友。我恋爱了。事实上我也学会了在迷路的时候问路。
数年后,我的继母因癌症而去世。去世之前,她给我打了电话,问我能否去看望她。
在从慕尼黑去往科隆的火车上,我凝视着莱茵河童话般的景色,想着我们之间的相处会怎样,以及自己能否原谅她。事情原来并不复杂。我们并坐在一起看了许多旧照片,也聊起她在爱沙尼亚的童年。她没有用多少话语来祈求我的原谅,但是我感觉到了她的用意。
当我道别时,我感觉到了解脱,终于解脱了。
大约十年前,我与一个美国人结婚并移居到美国。我没有带上百科全书。既然有了可以轻易查找信息的互联网,谁还需要笨重而又过时的“砖头”?
我现在常回德国。我把百科全书存放在我姨妈家,回去时也住在那里。有时候,我会抚摸着褪色了的宝蓝色封面和那布满灰尘的金色印字,还会随手翻开其中一册。我铭记着那个陌生人说出冒昧之辞的那一刻,因为对于一个迫切需要好的评价的年轻女孩来说,这就是她生命中特别的时刻。
画好自己的底线
文/佚名
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
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都没有装满水。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

《在你的博客上静静地读你》编辑推荐[E]

惊文章:彰显名家魅力,展现青春风采。
惊点评:启迪生存智慧,开阔人生境界。
惊图画:捕捉美的瞬间,挥洒浪漫情怀。
惊阅读:紧跟时尚潮流,营造书香生活


  • 暂无相关文章